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之家 > 学术研讨 > 正文 今天是:

浅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特点和预防措施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04 10:20:46  浏览次数:193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迅速增加,进而导致人员密集场火灾危险性扩大化。近年,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在火灾发生总数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由于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以后伤亡大、损失大、影响大,所以防止和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目标,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特点

    1、火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大。当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的时候,场所内产生的浓烟、毒气遮挡被困人员的视线,降低逃生速度,产生中毒、神志不清的现象;燃烧产生的高温、热气流使人难以忍受,极易出现惊慌失措,在惊恐中争相逃命,互相拥挤,容易发生踩踏事件,造成更多人员伤亡;火势大,蔓延迅速,装修材料不达标、易燃物品多且摆放无规则,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后果。例如2012年6月30日,天津蓟县莱德商厦发生火灾,致10死16伤;2013年1月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生火灾,造成6死14伤,117家商铺烧毁;2013年4月14日,湖北襄阳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伤。

    2、经济损失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和商品流通的速度增长,人员密集场所的发展规模空前的扩大,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层建筑、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大型的商场、大型文化、体育馆成倍增多,它们的装修昂贵,易燃、易爆物品多,他们的设备、财产、流通物品数量价值高,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严重。

    3、政治影响大

    人员密集场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受到广大公民的普遍关注,更是新闻媒体的焦点,一旦发生火灾,其政治影响和后果远远的高于经济财产的损失。

    二、人员密集场所主要火灾隐患

    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问题严重

    安全出口数量与宽度不足以及安全通道堵塞、被占用是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的最为严重、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一是不少建筑改扩建的现象较为普遍,经营项目与建筑防火要求存在的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建筑布局不合理,安全出口数量与宽度不足,安全出口的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二是漠视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营业期间安全出口上锁,楼梯间堆放杂物等影响人员逃生疏散;三是是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或防火卷帘下堆放杂物,导致其失去应有的保护作用,使火灾迅速扩大、蔓延。

    2、建筑内消防设施器材缺少、损坏、停用等现象较突出

    建筑消防设施对有效预防和扑救火灾至关重要。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常发现许多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选型不符合要求,甚至已超过使用年限仍然继续使用;有的场所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明显,应急照明灯不合格;有的经营者为了整体效果、美观,将室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遮挡、封堵起来或擅自挪用、拆除;有的场所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等建筑消防设施虽已配置,但因员工不会操作使用,维护管理不好,不能正常运行,形同虚设。

    3、室内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问题严重

    人员密集场所为了追求美观的效果,大量采用木材、聚氨脂泡沫塑料、纤维织品等易、可燃材料进行装修,这些易燃材料一旦遇到明火就会迅速燃烧并释放出一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目前,有些饭店、宾馆、商场市场、俱乐部等为了谋利,擅自改变建筑设计将原有房屋随意分隔,致使空间变小、自然排烟窗口封堵,有毒气体无法排出,浓度加大使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会中毒窒息死亡。

    4、电气设备使用管理不当,违章用火用电现象较多

    有些人员密集场所在建筑装修装潢过程中,只注重环境优雅,品位高档,忽视对电气设备和电器线路的规范安装和使用,使用电设施长期处于工作状态,用电量大,容易发热漏电打火。有的场所使用伪劣电气线路设备,有的场所电器设备设计安装不符合规定,大部分灯具直接安装在吊顶上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灯具的高温表面或镇流器发热引燃可燃吊顶造成火灾;有些经营者对电气线路设备情况不熟悉,私拉乱接造成线路和设备过载、老化、接触不良和三相电流不平衡等,还有的临时线路环境复杂,受外力损坏而漏电打火成灾。

    5、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人员密集场所业主、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业主只顾挣钱,不管安全,只讲赢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大部分场所用火用电管理无序、防火巡查检查制度不落实、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脱岗漏岗、员工消防安全培训不到位或不落实、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不到位、发现的火灾隐患不及时整改、不定期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以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还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不符合本单位实际,且内容不具体、不全面,缺乏可操作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消费者缺乏应有的消防安全意识

    大部分消费者安全防火警惕性不高,缺乏应有的自我防护意识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在人员密集场所内,消费者进出频繁,人员密度高,但很少注意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的位置,更不注重消防器材的设置位置。一旦人员密集场所起火,在场人员惊惶失措,互相拥挤争先逃生,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防控对策

    1、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确保畅通

    安全出口缺少、疏散通道堵塞是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期间保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畅通是杜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基本要求,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一是消防部门在建审初期就对安全疏散设施严格要求,保证其设置的位置、形式和数量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在营业后,消防部门通过夜查等监督检查形式,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进行检查,凡是安全出口锁闭的、占用的、堵塞的一律严管重罚。让经营业主明确,只有满足消防安全疏散要求,才能经营。

    2、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易燃可燃装饰装修工程易燃可燃装饰装修是导致人员密集场所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对人员密集场所采用聚氨酯类泡沫塑料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科学判定,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由文化、工商部门吊销娱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采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材料装修装饰的,责令限期改正,确保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3、确保消防设施完整好用

    建筑消防设施具有良好的火灾警示、灭火效果,是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和人员疏散安全的重要设施,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管理、使用人员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的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确保发生火灾后,消防设施能够进行有效的扑救。

    4、单位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要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完备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管人管事管物,有效扼制火灾隐患。人员密集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在申请开业前检查的同时,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从业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并熟练掌握“四个能力”。

    5、普及公众的消防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应急能力

    消防部门应紧密结合《消防法》和《全民宣传刚要》,以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宣传形式,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一要:加强人员密集场所“三提示”的普及工程:提示公众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提示公众所在场所内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加强公民自我防护意识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和逃生技能的培养;二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广泛、及时、生动、直观的优势,采取发布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播放火灾警示片、发送警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家庭、寺院,不留死角,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三要开展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部署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上一篇:浅议汽车自燃原因及预防事后处理措施
下一篇:完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积极对策探讨

版权所有:济南市消防协会  鲁ICP备19039665号-1
Copyright © 2009-2012 Jinan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恒昌大厦1515房间  联系电话:0531-86095119

投稿信息:wjliwei@126.com